1
曾几何时,提到山西煤老板,人们都会联想到一种“刻板”的印象。
【资料图】
例如,2022年底,一位山西民企老板豪掷23.8亿,在天津南开区盘下近4万平方米的地块,一时间引发轰动。
有人为了房前的景色修水坝硬是让黄河改道,有人一次性在北京三环内买了109套房子,还有人在2012年的时候花7000万为女儿举办婚礼……
仿佛山西煤老板就必然是财大气粗、挥金如土的形象。
然而有这么一位煤老板却不走寻常路,别人重金寻乐,他种葡萄树。
他选择扎根宁夏戈壁滩,投资6个亿在荒漠中种葡萄,刘金启扬言:
“给我十几年的时间,我把这里改造成一片绿洲。”
这件事公开后,许多人嘲笑他人傻钱多,如今17年过去了,他怎么样了呢?这片荒漠有没有变成绿洲?
2
早年的刘金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苦孩子。
上个世纪50年代,刘金启出生于山西大同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一家六口人,依靠父亲做挖煤工赚来的那点辛苦钱勉强度日,常常是一日三餐难以满足。
生活过的可谓艰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刘金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不得不放弃了学业,16岁时便以煤矿工的身份进入社会。
煤炭工人的工作可不好做。除了工作环境潮湿、灰尘大、昏暗,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危险性,每个省的煤矿工人死亡指标就能很好地说明这点。
刘金启干了一段时间,意识到这份工作没有前途。
于是,他开始利用上工的空闲时间学习,希望能找到机会摆脱贫穷的束缚。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刘金启已经是他所在煤矿的技术组长了,属于单位的领导,有着不错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不用自己下矿井干活了。
然而这时,煤矿行业发生了动荡,面对一天一个样的煤矿价格,不少煤老板对煤炭市场失去信心,纷纷抛售煤矿。
刘金启却逆流而上,他相信煤炭价格将会回升。煤老板们在低价抛售,他就趁机买入,借款20万元,刘金启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煤矿。
命运如同骰子,有时赌注背离常理,刘金启的赌注却是正确的。
成为煤老板的第二年,刘金启的煤矿里挖出了有着“煤中的劳斯莱斯”之称的无烟煤。
劳斯莱斯那是何等尊贵啊,靠着高质量的无烟煤,刘金启一下扭转了煤矿亏损的局面,挖煤挖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也许是老天爷眷恋这个苦命但努力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煤炭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刘金启抓住了这个机会,将自己的产业从1个煤矿逐渐发展到8座煤矿,外加10个港口。
他成为了当地闻名的煤矿大亨,身价数亿。
突然有了下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不同于其他煤老板的暴发户作风,刘金启还是那个山西大同农村里走出来的穷小子。
他保持着朴素简单的生活习惯,不穿名牌、不戴名表,始终提醒自己务实和低调,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大老板。
但另一方面,贫穷的出身也限制了刘金启的认知。
在一次聚会中,朋友拿出了一瓶葡萄酒,酒瓶上一堆奇形怪状的洋文刘金启也看不懂。
但尝了一口之后,身为门外汉的他也觉得这瓶葡萄酒比自己喝过的要好上不少。
“你猜这瓶酒多少钱?”朋友故弄玄虚地问道。
“得有大几千块钱吧?“
“两万,”朋友抿了一口酒接着说道,“中国就酿不出来这么好的葡萄酒。”
当时刘金启并未做声,但心底已埋下了一颗做葡萄酒的种子。
3
2006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通过,标志着西部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时代的潮流下,宁夏推出了葡萄长廊的项目,但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只好放出宣传片,在全国范围内招商引资。
这个宣传片恰好被刘金启看到了,勾起了他多年前藏在心底的想法。
于是伙同几个朋友,刘金启来到了宁夏的省会,银川。
这一年,他50岁。
银川,被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是传说中凤凰的栖息地。
等到真的实地考察时,看着面前荒芜的戈壁滩,和极度匮乏的基础设施,风沙中的刘金启陷入沉思,“凤凰就住这破地方?”
同行的企业家们也不看好这个葡萄长廊的项目,毕竟条件太差了,而且所需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换句话说,傻子才投资。
“来吃个蛋吧。”枚煮鸡蛋,打破了刘金启的沉思。
原来是当地村民看到他来,想邀请他进村休息一会儿。
在和村民的交谈中刘金启得知,当地人的年收入不过1000来块,很多家庭温饱都没解决,孩子上不起学。
几枚鸡蛋已是村民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了。
刘金启仿佛看到了自己,他想,自己赶上了风口,做几十年煤矿挣了那么多钱图什么?亏本就亏本了,至少能帮当地人改善一下贫困的现状不是吗?
“我来投资开发葡萄长廊。”下意识里,刘金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旁边的企业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们不敢相信刘金启的决定,不敢相信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傻子。
刘金启可不是傻子,其实他之前就了解过,宁夏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很适合葡萄的生长。
而且这次项目所处的位置,正好在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线上,与法国波尔多葡萄园维度相似。
好的葡萄酒都是七分种,三分酿。
刘金启相信,将眼下的困难克服之后,他会收获中国前所未有的葡萄酒佳酿。
事实确是如此,但克服这些困难,刘金启还需要再耕耘8年。
说干就干,刘金启将自己家中的产业交给儿子,花3000万承包了7500亩的土地,准备大干一场。
他和农民们一起下地,风沙大没法做饭就一起吃馍。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肯吃苦,愿意努力就能做成的。
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刘金启投资数百万的葡萄苗都被风刮走了。
一夜回到解放前,刘金启痛定思痛,他认识到,不把环境问题解决好,是种不了葡萄的。
于是他大手一挥,买来200万棵白杨树,围绕着葡萄园和附近的几个村子,建起了防风带,解决了风沙大的问题。
然后又大手一挥,调来一百多辆挖掘机挖水渠,引黄河之水过来,浇灌葡萄园,解决了缺水问题。
在财大气粗的山西煤老板眼里,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下总该没问题了吧?”刘金启心想。
然而话不能说得太早,没过多久,刘金启的葡萄苗又一夜死完。
吃了没有经验的亏,还好,经验也是可以花钱买来的。
刘金启请来了最好的葡萄树专家,在一番勘察后,专家给出了葡萄苗死亡的原因:冻死。
宁夏的冷凉气候确实适合葡萄的生长,能够很好地保持葡萄的酸度、和慢生长的葡萄风味。但这对葡萄苗来说,却是灾难。
为了培育出耐寒耐旱的葡萄苗,刘金启带着科研团队来到法国的葡萄酒庄园学习。
当刘金启带着培育好的葡萄苗再次回国,终于,他的葡萄园迎来了第一次丰收,他的葡萄颗粒饱满,颜色鲜艳,比寻常的葡萄甜上不少。
至此,刘金启距离成为“葡萄酒大王”的路已经走完了4/5,他已经是“葡萄大王”了。
然而最后1/5,也是最困难的,因为刘金启还不会酿酒阿。
4
本着能花钱解决就绝不省着一贯原则,刘金启很快组建了自己的“葡萄酒梦之队”——以色列的设备,法国的庄园管家、农科院的科研团队、报价最高的橡木桶。
因为多年前朋友的一句话,刘金启发誓要让中国的葡萄酒成为世界第一,为此,他已经花去了6亿人民币,和自己的8年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的一天,在宁夏贺兰山一间大厅里,刘金启酿的酒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出生仪式”。
随着瓶盖的开启,酒香瞬间充满了整个大厅,闻着这醉人的香气,刘金启知道,他成功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名品酒师品着刘金启的葡萄酒时,不住地发出惊叹:
“口味甘醇,得天独厚!”、“完全不输波尔多的葡萄酒!”
别太吃惊,这才是刚开始。
1年后,刘金启将带着他的贺兰山葡萄酒,让世界上的更多人惊叹。
然而当下,虽然刘金启的葡萄酒好,但没有知名度,国人还只知道外国的葡萄酒品牌,所以刘金启的葡萄酒上市之后,销量奇差。
原来酒香也怕巷子深。
这时,刘金启的朋友给他提了个建议:“为何不给自己的葡萄酒弄个外国包装,镀个金再来卖,价格能翻好几倍呢?”
刘金启大为生气,尽管自己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但没法接受自己花尽心血酿的中国酒,变成洋酒。
他正发愁自己这么好的葡萄酒卖不出去时,另一边又遭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
8年的时间,看着丈夫将资产一股脑地往葡萄酒产业中砸,却仍没有回报。
刘金启夫人积累的怨气爆发了,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在涉及“让中国的葡萄酒成为世界第一”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刘金启没有妥协。
他继续变卖家产,给自己的葡萄酒做推广,在十几个一线城市设立直营店,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直到2015年,法国吉伯特国际红酒挑战赛上,刘金启的贺兰山葡萄酒作为一匹黑马,在12450种葡萄酒中脱颖而出,拿下了当年的金奖。
刘金启的酒,火了。
当名声带着无数订单飞向刘金启时,人们知道,他等到了他应得的成功。
而此时的刘金启,又在酝酿着新的计划。
5
刘金启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从0到1的研究出了宁夏酿造葡萄酒的全部流程。
他的葡萄园区也从起初的7500亩,发展到了3万多亩,还解决了当地成千上万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刘大善人”。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怎么样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呢?
刘金启计划分出自己一半的地给其他有意从事酿造葡萄酒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愿意为前来投资的人提供设备、人员、技术,无偿分享自己的技术。
因为越与人共享,这份事业的价值就越高。
如今,宁夏已经拥有55万亩的葡萄种植园,以及200多个酒庄,这一切都离不开刘金启的努力。
有人问他:“葡萄酒做到现在还赔着钱呢,你后悔吗?”
刘金启笑了笑说:“不后悔。”
17年的艰辛耕耘,6亿的巨资投入,他将一片贫瘠的戈壁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葡萄园。
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打破了外国在葡萄酒行业多年的垄断,打造了一张醇香甘甜的“中国名片”。
然而,刘金启的事业又何止是一杯杯美酒,它更是一份份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从年收入4000多元,涨到了五、六万元。
还富于民,解决农民贫苦的现状,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上万个工作岗位,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而中国正是由于有众多像刘金启这样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人,才被建设得越来越好。
刘金启们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