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加强 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有望成为主力

来源:新浪时间:2023-05-05 11:37:51

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随着疫情的好转及轻医美的发展,市场逐步回暖,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增长率达到12.4%,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08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17.2%)。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279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31.9%),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加强

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并倡导在生活美容机构张贴“不得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等警示语,引导生活美容机构依法诚信经营,不得违法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医疗美容活动。


【资料图】

有关分析认为,《指导意见》对医疗美容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执业资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有助于纠正过往在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管理上的一些误区,将为依法合规医疗美容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在更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同时,非法行医、假货频现等突出问题也逐步暴露。例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江苏法院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典型案例中显示,被告人陈某在未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的情况下,在某酒店房间内为被害人黄某进行提眉、祛眼袋手术。术后,黄某左眼肿胀、左眼下直肌肿胀、左眼球受压,致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无光感。经鉴定,黄某的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左眼视力盲目5级,评定为八级伤残。

因而,关于医美从业者资质的问题成为消费者关心的一大重点。一位重庆的消费者晓利(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大概在2019年时她预备进行隆鼻手术,但当她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在面诊过程中进行录音时遭到拒绝,最终未能进行手术。“因为不知道怎么查医生资质,搜那个医院搜出来的也都是广告,所以为了安全想给自己保个底,我觉得正规医生都是不怕对自己的话负责的。”晓利表示。

切中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多次发布文件强化对于从业者资质的核查与监管。例如,2020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医疗美容机构公开执业信息,并严厉打击无证行医,严肃查处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务人员违法违规执业行为。2021年6月,《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也提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严禁机构聘用非卫生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如今,有关从业者资质的监管或再次“提级”。《指导意见》中提到,医疗美容培训属于医疗技术培训,一般应当由专业院校、医疗机构组织对医学生、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

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有望成为主力

监管趋严、消费升级、颜值经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轻医美项目凭风险低、创伤小、恢复期短成为当下热门。注射填充类材料根据用户需求持续裂变,玻尿酸、肉毒素、再生材料、胶原蛋白、活性材料、骨性材料、羟基磷灰石等材料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光电医美器械市场海外品牌仍占主导,国产品牌技术瓶颈待突破。医美机构品牌化建设大势所趋;“公域+私域”渠道共同发力,助力医美机构获客与运营。

本次调研用户以80、90后女性为主,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用户审美趋于个性化,抗衰需求持续增长,轻医美成为新消费趋势。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 并行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安全性为首要关注因素。仍有约半数用户对轻医美项目认知模糊,消费者缺少识别合规产品能力,市场教育仍需加强。

随着用户的多元需求不断裂变,活性材料市场空间大,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137亿元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无创抗衰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光电项目市场热度持续增加,推动国产品牌加速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脚步加速;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化管理客户,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新客转化率及老客留存率,提升企业标准化运营能力;随着监管持续纵深,多跨协同,政府牵头,第三方监管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助推“线上+线下”医美监管成为新的监管发展方向。

光电类医美项目是指通过四大主流技术:激光、强脉冲光、射频类、超声波,作用于面部或身体,达到美白抗衰等效果,多为无创或微创项目。此外,近两年在国外大火的冷冻溶脂技术走入中国市场,可通过非侵入的方式达到减脂塑形的效果,药监局已批准可以在腹部及腰部使用,预计将成为光电市场新的热门领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中国美妆医美的消费主流和网络舆论的主流,以Z世代为首的消费群体,以及其他被互联网影响的人群在新的生活环境基础上,逐渐开始对美妆医美行业产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妆医美行业被迫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新消费需求的提出加速了行业的细分,明确了行业的趋势,企业纷纷改变经营思路,从单行业到跨行业,从原材料到化妆品,从营销转向研发,从流量带货到品牌塑造,并购,协议,扩张,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各大品牌已经意识到新消费之下的广阔前景。

2021年中国美妆市场规模达5699亿元,且仍在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22年将超6200亿元。在消费增长的同时,美妆市场朝着专业化、细分化方向演进,护肤品,彩妆相关品类迎来高增长态势,抗氧护肤,抗衰护肤,抗敏护肤,风格彩妆等细分赛道日趋显著。在医美行业,我国医美市场5年的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在2025年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

日新月异,美妆医美行业正在遭受巨变,不仅仅是疫情趋势的逐渐清晰与管控的放开,行业的主要消费者结构和消费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善用网络,极具个性化的消费者开始对各个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越多年轻人从学校走到职场,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熬夜、饮食不规律、过度使用彩妆产品、环境问题等使得年轻人开始关注皮肤健康,且“颜值经济”确实给与了具有较好颜值的人从人际到收入等各方面的丰厚的回报。长痘、长斑、肤色暗黄、黑头、毛孔粗大、皱纹、敏感肌肤、衰老等问题越发受到男女消费者们的注意。

于是围绕着皮肤问题的以玻尿酸、各类植物提取物等为原料的能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功效性产品收到了消费者们强烈的推崇,年轻的90后、95后作为成分党的主流人群,已经成为当下化妆品行业的核心增长来源。

“颜值经济”不仅作用在消费端,好看的包装和店面同样也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如今产品功效,国风浮雕以及意见领袖对产品的试用,已然成为了如今美妆行业打造爆款和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

在颜值经济的影响下,优异的功效型产品越加受到消费者们的推崇,各品类的功效型产品层出不穷。不仅仅是化妆品,彩妆产品,美妆工具等也逐渐开始引入了“妆养合一”的概念,例如花西子首乌眉粉笔擦边何首乌,姬存希推出精华气垫霜等,不仅满足了日常的彩妆需求,同时还具备皮肤保养功能。

功效跨界品类已然成为了新的消费趋势。为做到更高的护肤效果,许多品牌通过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步骤等情形精细化分类出了不同的品类,如“C晚A”熬夜后护肤、晒后护肤、刷酸后护肤等细分护肤市场。

市场如今开始了品类化消费趋势。不仅仅是对功效的追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对产品有效成分进行搜索和分析,透明化信息市场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同样是在购买背后的原材料,专利技术和工艺,“微生物发酵技术,古法养肤,玻尿酸,玻色因,自然生物萃取”等关键词已经是如今各个头部国产品牌出圈的重要招牌。

此外,随着信息平台的发展,这些主力年轻消费者习惯在各个主流信息平台上(如小红书,抖音,B站,淘宝评论区等)去分享消费心得和体验,以及自身对产品相关的研究,即便产品的功效如何宣传,有效性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们购买产品的关键趋势。

具有优异功效性的产品,不仅在销量上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在客单价上,同样也能摆脱国产低价的困境,2022年前三季度,薇诺娜营收14.23亿元,客单价398元,华熙生物润百颜客单价540元;华熙生物夸迪营收5.97亿元,客单价570元。爱美消费者愿意为了有效方案而买单。

2021年,中国功效型护肤品市场规模占护肤品市场总规模的19%,市场规模距上年增长了37%。预计到2026年功效型护肤品市场规模将占护肤品市场总规模56%。具有针对皮肤问题解决方案的功效型产品将成就未来百亿品牌。

由于网络渠道的发展,消费者对医美的接受度也逐渐增加,受到网络上短视频等造成的容貌焦虑影响,以及颜值经济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皮肤及身材管理且愿意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去解决自身的皮肤问题。

轻医美因为恢复周期短,安全性高,见效快,花费少等优势成功的受到了消费者们的追捧,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警戒心。

随着医美消费者的受教育水平的的显著提升,在接受医美服务之前,消费者通常会在综合信息平台,医美垂直类平台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例如手术成功率,机构资质等。

对安全的消费已经成为了全新的趋势。不仅仅体现在医美行业,在美妆行业,消费者同样对产品安全十分看重。此外,小剂量、高浓度、无菌安全、小巧便携作为主打特色的次抛概念突然火爆全网,懒人经济使得消费者在关注安全有效的同时,也十分看重便携与效率。

《2023-2027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小鸡宝宝考考你“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写的是什么花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